自疫情发生以来,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一级响应,各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。“我虽力薄倾尽,愿为抗疫积寸功”,我院16级应统班学生罗玉璞,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,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也展现重庆工商大学学子积极的精神风貌,赢得当地领导和群众的赞誉。
“我一个学生能做什么?”这是疫情面前,22岁的罗玉璞发自肺腑的无奈。2019年12月,当新冠病毒还只是“不明肺炎”时,在校大学生罗玉璞就已经在微博上关注武汉。一个多月的时间,新冠病毒从武汉蔓延到全国,医务工作者从全国涌向武汉。罗玉璞常常为那些逆行的医务工作者流泪,她把自己的这种表现解释为:“我可能就是共情能力很强”,其实,那是因为生在医生家庭的她太理解医务工作者的不容易。
大年初三,父亲就到了乡镇的交通检测点轮值,至今没有回家休息。罗玉璞看见,区里的医生一批又一批地赶往武汉,高速路口的警察站了一天又一天,有人费尽周折买口罩,最终却都送给了他人……“可是我能做什么呢?我一个学生,上前线我不得行,捐款捐物我又没有钱!”说到此处,罗玉璞哭了,她因为自己的“没用”,着急得直跺脚。
直到看到区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志愿者招募通告,罗玉璞兴奋地叫出声来,“我也能出力”!她不仅自己报了名,还拉上了同样想为抗疫出力的妈妈李玉。
2月9日,娘俩先后接到区卫生健康委的通知——去集中医学观察点。罗玉璞坦言,“知道去的是集中医学观察点时,有一分钟的紧张,但是没有想过退缩。”她说,是爸爸、舅舅、姑姑,给了她和妈妈力量,“他们在医疗一线奋战,我和妈妈也应该出点力,做好防护,科学面对,不会有问题。”
次日,罗玉璞和妈妈一起准时到岗。从打扫卫生到为医护人员和留观人员送餐,娘俩像干家务一样细心,哪位留观人员饭量大些,得多打些饭;大家要是有特别想吃的菜,请厨房尽力满足。在李玉的眼里,像这样做家务的女儿并不常见,“总以为她是小孩儿,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长大了。”
在娘俩的寝室,有一部爱心电话。“留观的时间长了,大家难免枯燥,也有些留观人员在情绪上十分抵触。”李玉说,这个时候她们娘俩就要负责留观人员的心理疏导。李玉是书院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,罗玉璞学的也并非相关专业,娘俩的心理课靠的是“将心比心”。“对于他们而言,被留观本来就很害怕,我们要从情感上多理解他们。”李玉说,她们会想办法满足留观人员提出的合理需求,送检的结果出来了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,闲下来时也会和他们聊聊天。
娘俩的微信里有二十多个新建的群,全部都是数字命名,8811、8812、8813……“这是我们以房间号命名的群。”李玉介绍,群里有“6+1”个人,两名卫生健康委的工作人员,一名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,一名警察,一名医生,一名志愿者,加上一名留观人员。“留观人员需要什么,我们全方位的服务!”
2月16日,罗玉璞和李玉送走了这个观察点的最后一个留观人员,“所有留观的人都安全解除医学观察,这是对我们这群人最好的回馈!”罗玉璞和妈妈继续在观察点待命,娘俩说,明明做好了继续战斗的准备,但是又希望再也没有人来……
